
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和西太平洋两条鸟类飞行航线上。森林覆盖率、生态植被质量、生态文明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目前,福建已记录野生鸟类592种,占我国自然分布鸟类总数的近40%。
不久前,福建省林业厅发布了最新的黑脸琵鹭专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包括闽江口湿地在内的福建省监测到的黑脸琵鹭数量大幅增加。
十多年来,福建省野生动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潘芝芝一直在跟踪监测黑鹬,多年来也参与过鸟类专项调查。他告诉我们黑脸琵鹭我曾经是世界上最濒临灭绝的鸟类之一。 1988年,全球仅有288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通过提高保护意识和实施湿地保护行动,近十年来黑面琵鹭数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五年增长较快。
福建省属亚热带气候。全省有天然湿地71.12万公顷,人工湿地15.98万公顷。不仅湿地资源丰富,还有沿海大小港口125个。漫长的海岸线和较高的蜿蜒率形成了大面积的微咸海水,加之沿海养殖场和盐田的广泛分布,都为黑脸勺休息和越冬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
黑面琵鹭分布范围扩大了一倍
刺激和回归的效果水分显着
不仅数量增加,调查结果还显示,近五年来,福建黑脸琵鹭的冬季分布区域也有所增加,从2021年的6个迅速增加到2025年的14个。当地结果采取了哪些措施?
潘芝芝:近年来,福建省开展了互花米草铲除和海洋垃圾清理工作,取得了成效。据我了解,福建省已完成互花米草铲除治理13.7万公顷,今后将开展动态监测,实现动态清除。
此外,近五年来,当地持续推进养殖池塘疏散,建立湿地水鸟高水位栖息调节区,通过打造鸟岛、种植乡土植物等丰富其栖息地。
记者在闽江口湿地发现,保护区主要区域是河滩。当水位上升时,鸟类的活动空间就会被水占据。为此,工作人员将原来的老鱼池改造成湿池,以便给它们在涨潮时休息、玩耍的空间。为了让不同腿长、身高的鸟类都能找到合适的活动空间,从去年开始,工作人员还在湖中安装了智能水闸,并种植了芦苇、湿地松、木麻黄等乔灌木,让生态保持翠绿生机。
除黑面琵鹭外,福建近五年来首次记录到了冠鹤,并同时观察到了白鹤、彩鹳等珍稀物种。自然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让越来越多的鸟类“稀客”成为在这里停留、越冬的“常客”。
勺嘴鹬抵达围头湾
不断变化的凛冬之地
晋江围头湾福建省南州市也是东亚至澳大拉西亚候鸟的重要中途停留和越冬地。每年春秋两季繁殖季节,数以千计的候鸟在此停留,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勺嘴鹬。这两天,专家们发现有四勺鹬来到了这里。
10月30日下午,记者跟随泉州市观鸟协会工作人员来到围头湾。退潮后的滩涂上,记者看到了勺嘴鹬,其中一只腿上还插着一面绿色的旗帜。经专家确认,这是围头湾的老朋友勺嘴鹬“C8”。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来到围头湾。
观鸟专家告诉我们,去年这个时候,围头湾记录到了10只琵鹭和鹬。今年,由于同期高温,迄今已观测到4次。
勺嘴沙皮per 非常小,只有 14 至 16 厘米,常见于滨鸟。它有一张小勺子的嘴,大家都称它为“自带工具的稻鸟”。
去年以来,晋江林业部门专家对勺嘴鹬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泉州勺嘴鹬的栖息行为发生了显着变化。
晋江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徐建林:勺嘴鹬从2024年9月一直停留到今年5月,这说明围头湾已经从原来的“停留地”变成了稳定的“越冬地”。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泉州勺嘴鹬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围头湾勺嘴鹬单日记录有1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