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目新闻评论员曲静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医院组织员工进行锻炼。 “这是我第一次看医院,医生跑了……五圈真不容易!”视频海报转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回应,他们表示,他们每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30分跑五圈,约两公里。除了病房值班医生护士和手术室医生护士执行手术外,行政后勤和医护人员也要跑。跑步前先清点人数,对不能跑步的发请假条。 10月31日上午,医院工作人员表示,下午兰达上班后,跑步活动在院内结束。确切人数和跑步公里数尚不清楚。另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跑步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身体素质。这值班的医护人员会留下来,其余能跑步的都可以参加。也鼓励患者参与,当然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据吉木新闻10月31日报道)保持合体,相信初衷也是好的。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压力巨大。医院希望医护人员多锻炼身体,拥有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发光发热,拯救生命。但从各种说法来看,跑步活动是在下班后组织的,相当于员工的休息时间。虽然医院强调“不包括值班人员”,但核对员工人数、未留下真实形式的出勤记录等管理程序,难免让员工无法对其进行“批评”。医务人员必须实行三班倒。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忙碌了一整天。下班后,他们可以放松一下和家人在一起,但他们必须参加团队跑步。这不是变相延长在职时间吗?如果医院只是组织跑步活动,鼓励员工自愿参加,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强制的话,那不是等于变相加班吗?真正的健康管理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尊重每个人的昼夜节律和状态。不同年龄、不同体位的人,身体状况不同,能承受的运动强度也不同。 “一刀切”的集体锻炼模式忽视了员工的个体差异,不一定能带来健康。对于工作强度大、经常上夜班的医务人员来说,保证充足、优质的休息时间与定期锻炼同样重要。强制集体跑步,尤其是工作一天的人在体力消耗大的时候进行锻炼过度劳累,不仅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可能增加受伤的风险。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就必须参加集体跑步的锻炼,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照顾病人”的初衷。医院的运营称之为“医院文化”,但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制定具体的“文化”,关键在于全体人员的自愿认可和参与,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执行。当医护人员把跑步视为“必修课”,当下班后的锻炼变成“无奈的加班”时,本应对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体育锻炼却成了医护人员难以承受的负担。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的保障,但保障方式必须体现预言性和人性。医疗 如果住院公司真正关心员工的健康,应该尊重员工的个人时间和选择权,合理调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利,并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用同等的标准“劫持”大家的时间。当体育锻炼成为医务人员愿意参与的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不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良好效果,才能达到更好地服务患者、传递生命温暖的良好目标。